26日,市园林和林业局局长周耕调研中山公园时,肯定了湖水治理的效果,同时提出了四点要求。
中山公园死水变活水
中山公园前后门各有一个人工湖,由一道水渠相连,整个公园水体总面积为5.92万平方米。改造前曾为劣五类水。
去年,中山公园水体改造工程动工,提出的目标是:“水清岸绿小清新,赋予水体自净能力,自然清透”。构筑三级石头水草生态坝,让水体有一定梯度,自然流动;自然流动不足时,安装在水体中心仙鹤岛上的水泵来抽水助力;四个喷泉增氧曝气机,既是小喷泉景观,也给局部增氧,增加水体流动。三者合力,死水变活水。
自净能力可持续
通过水底植物、驳岸植物和水中鱼虾,整个生态系统就基本构成,经过5年养护后,水体将基本实现自净能力。EM滤清系统,藏在仙鹤岛上。通过这个滤清系统,5-7天可以将整个水体“透析”一遍。
施工方称,自净应该是可持续的。公园大门口的人工湖,一月份就整治完成,经过近半年观察,湖水清澈见底,这释放的是一个好信号。
让游客更亲近湖水
26日 ,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局长周耕、局规划处和建设处负责人一行冒着高温酷暑来到中山公园,对备受市民关注的湖水治理工作进行调研。
周局长一行首先察看了公园前区湖水,对湖水治理效果予以肯定。随后沿湖实地察看了湖西小路、西出口广场、棋盘山沿线等处,结合公园实际,研究部署下步湖水维护及公园景观提升工作。周局长指出,公园管理处要认真研究景观提升方案,积极营造生态、和谐、自然的游园环境,注重细节,将景观与自然更好地融合、协调起来。
一是拆除沿湖不锈钢式围栏,不设围栏或设置“景观式”围栏,打通沿湖步道,让游客更加亲近“湖水”;
二是对湖西沿线简陋的石砌挡土墙进行“叠石式”景观改造,鉴于公园游客量较大的情况,不宜大面积开挖施工,可采取分段方式进行调整、梳理;
三是研究拆除或改造公园大门口西广场现有围墙,栽种双排行道树,将现有混凝土硬铺装广场改造为树阵广场;
四是调整、补栽树木和其他植物,恢复棋盘山沿线景点。